欢迎来到中国娱乐网

中国电影站上风口 美团猫眼多方助力开创大数据元年

http://www.yule.com.cn 2016-04-06 13:26:40   来源:网络   

  2015年,中国电影硕果累累。这一年,全国电影票房突破440亿大关;全国影院数突破6000家,银幕总数超过30000块;城市院线观影达12.6亿人次,人均观影次数达到1.7次/年。

  伴随着这些标志性数字的诞生,这一年,更是中国电影的大数据元年。一方面,广电总局的实时票房数据平台正式上线,迈出了中国电影信息公开化的一大步;另一方面,以电影电商为主的互联网平台,与片方、影院达成合作,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提炼、分析指导决策,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运作效率。

  可以说,互联网大数据工具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电影行业的生态链。

  官方数据平台上线

  之所以说2015年是中国电影的大数据元年,有一个标志性事件,那就是这一年的10月广电总局专资办正式上线了实时票房数据平台,并且做到每日更新。

  在此之前的10年间,从2005年开始,广电总局的票房数据通过《中国电影报》对外公布,早期数据统计也相对简陋。数据不及时、信息不对等,整个电影工业体系相对封闭、滞后,炒作数据、虚报票房等乱象丛生。

  因此,市场迫切需要一个权威、有效的数据统计系统作为决策依据。专资办的票房数据平台,目前几乎覆盖100%的院线,是国内唯一精准的票房数据来源。平台会在每天晚上9点30分公布当天的大盘票房,并且提供票房前10名的影片放映场次、观影人次、票房前10名院线的柜台、网络购票占比等维度数据。

  平台上线后,亦有业内人士指出平台未能提供排片率数据,票房数据实时性也有待提高,但这无碍它成为中国电影大数据创新、信息公开化历史上的重要一页。

  第三方平台日渐专业

  因为官方报纸出版的周期问题,在专资办票房数据平台正式上线前,如果想每天及时地了解票房数据,就不得不依赖如艺恩咨询、猫眼实时票房、电影票房吧等第三方平台。

  以猫眼实时票房为例,其在2015年年初推出,提供大盘票房、影片票房占比、排片率、上座率、城市票房占比等数据维度,包含当天未开映场次已售出的票房,每30分钟更新一次,而且能在猫眼电影APP的界面中免费查询。

  有电影公司从业人员曾经表示:“数据在猫眼这儿,目前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拥有电影观众最直接、最全面数据的一家公司了,这当然与市场调研密切相关。大家知道市场调研在一个项目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第三方平台的数据依附于专资办系统,虽然未能与官方数据保持实时一致,但这些平台通过建立成熟的数学模型进行整体估算,猫眼、微票儿等电影电商因拥有庞大的购票用户,接入影院数量上亦占有优势,促使数据样本的采集可以实现最大精准度,保证误差率降到最低。

  第三方平台紧贴行业需求,敢人为先,把数据搬上台面,与行业共享,促使大数据分析成为可能。而如今大数据已经渗透整个电影产业链,有了更多新的玩法和应用,迸发出更多活力。

  电影电商数据助力

  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线上化率接近60%,2016年春节档更是超过80%,电影电商无疑掌握着第一手用户画像、消费习惯、观影评价、影院排片等海量数据。

  这些数据勾勒出电影消费的图谱,可以告诉片方:谁看电影、什么时候看电影、什么样的人喜欢看什么样的电影、什么时间拍什么类型的电影最好等等。有了这些指导性数据,电影公司在未来选题上会更加清晰,更容易找到目标人群,实现营销的精准化。

  而对于院线和影院而言,过去排片基本以影院经理的主观经验为主,缺乏数据的参考。而电商平台通过对预售票房、用户画像、各地排片占比、上座率情况等综合分析,可以给影院排片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实时调整策略。

  另一方面,在多影院消费时代,影院想要保证用户的忠诚度,就必须了解自己的用户,与其进行精准互动,通过差异化的服务和产品,增强用户粘性。而这一切均以用户的数据与信息作为基石。诸如微影时代的“智慧影院”、百度糯米的“超级影院”,都有利于影院分析用户偏好,帮助影院去中介化,实现影院与用户间的交易和营销。

  互联网发行、互联网营销已经成为不少种子影片的标配,电影行业愈发数据化、精准化与高效化。2015年仅仅是个开端,大数据对于行业的作用,官方数据的日益完善,电影电商数据的更多玩法和应用,更让人拭目以待。

新闻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