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电影市场高开低走,在春节档惊人火爆过后,就掉头一路下行低迷不振。暑期档更是出现九年以来的首次零增长,中秋档短暂的回暖后又迅速冷却,9月前两周票房惨淡,上周大盘再创年度新低。
然而,在电影市场遭遇小寒流之际,互联网+电影市场却依然如火如荼,几家互联网电影票务平台新招迭出谋求突破,猫眼电影更是率先宣布实现盈利。
近日,猫眼CEO郑志昊在接受“一起拍电影”专访时透露,从今年6月份起,猫眼已经开始盈利,在电影宣发、品牌广告、在线卖品等业务方向取得了强劲增长,并以39%的市占持续领跑市场保持第一。
这一切,猫眼是如何做到的?
四大平台构造电影产业未来生态“价值湿地”
今年电影市场增速放缓,很多人都认为票房增长乏力与互联网电影票务平台的票补力度减弱有关。
然而在郑志昊看来,其实并非仅仅如此,今年电影市场增速放缓是一个综合因素导致的复杂现象,背后有三个层面的原因:
- 今年宏观产业投资环境和消费环境,都比去年要冷;
- 今年影片质量普遍不如去年,从猫眼的评分数据可以看出,去年猫眼电影观众评分9分以上的影片有11部,今年才4部,今年影片的观众满意度比去年明显下降;
- 票补力度的确有所减弱。去年业内全年票补大概在四五十亿,而今年大幅减少。
在这种大环境下,郑志昊强调,互联网+电影市场跑马圈地的阶段已过,目前猫眼更看重的是服务电影产业链每一个链条环节的能力,比如如何服务于片方、如何服务于院线、如何服务于从业人员。他认为,只有服务好合作伙伴,一起扭转目前的市场形势,把行业做好,猫眼才会有成长的空间和机会。
为此,猫眼推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从电影行业的作业流程、供应链、营销与服务等各个环节上,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方式帮助电影行业实现升级、转型、提效的发展目标。比如,猫眼专业版上新推出的秒级实时票房、人工智能票房预测服务“阿尔法猫”、影视圈信息资源对接平台“找合作”、衡量电影宣发效果的票房指数等一系列新功能,以及猫眼与大地、中影合作新推出的联名会员卡等新服务。
郑志昊称,猫眼推出这些产品和服务,从整体上讲是在按照一横一纵的战略展开布局。横向是猫眼建设四大平台加强核心能力,纵向上就是猫眼凭借核心能力深入整个产业链里面,包括制、投、宣、发、影院、票务、营销等每个产业链环节,帮助行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这其中,重中之重是猫眼围绕四大平台的核心能力建设:
1、交易平台,即票务、卖品、衍生品在线交易平台。猫眼背靠新美大的独特优势,有着天然的适合交易的消费场景。
2、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不只帮助猫眼交易,还可以帮助合作伙伴(比如片方、院线),实现他们的营销目标。
3、宣发平台。基于前面的交易平台、大数据平台,也给宣发创造了肥沃的土壤条件。
4、媒体和信息平台。这方面猫眼比较低调,但事实上猫眼已经构建了超过100万部的电影、电视剧信息库,以及超过200万人的从事影视行业的艺人、明星信息库。
猫眼从新美大拆分独立运作的几个月以来,发展状况呈现了比较大的改变,盈利能力逐步提升,在郑志昊看来,主要是由于猫眼“最早回归业务本质”,集中精力做好平台能力建设、同时运用平台能力深入到产业链各个环节解决行业痛点、贡献产业价值。
因此,猫眼迅速从票补大战中抽身出来,通过精细化运营牢牢占据票务市场份额第一。据郑志昊透露,除了电影票务,猫眼在盈利方面增长最快的还来自于两部分:一部分是帮助电影院、片方实现他们的价值,来自卖品和宣发服务的收入增长很快;另外一部分就是媒体信息平台的品牌广告业务,不仅成长迅速,而且使得公司收入不再受限于原有的票房天花板。
郑志昊认为,中国电影票房的天花板是多少已经不再重要,以中国电影热点为基础的整个产业所辐射出去的市场空间更加巨大。与其在有限市场空间中去分切票房蛋糕,不如通过平台能力的延伸和生态扩展把这个蛋糕做得更大。
恰如克莱·舍基 (Clay Shirky)预言的那样,“未来是湿的”,猫眼“最早回归业务本质”,其实是在通过互联网平台建设与扩展,构筑一片电影产业未来生态的“价值湿地”。
与光线重组后乘积效应显著,生态布局加速
“拿票补、拿现金去砸市场占有率,这是最容易的事情。我们曾经也困惑过、疑惑过。但是团队坚持一点,就是坚定做正确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服务好用户、服务好片方、服务好院线、服务好伙伴、服务好从业人员,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这是我们最大的诉求。”郑志昊说。
猫眼所推出的所有产品和服务,事实上都在解决很多从业人员,或者行业的痛点,这样才能体现猫眼的价值。郑志昊表示,如果单纯地靠砸钱、票补来维持市场占有率,不仅解决不了行业的根本问题,公司也不可能实现盈利。
互联网有一句话:“产品型公司值10亿美金,平台型公司值100亿美金,生态型公司值1000亿美金”。
从猫眼接受光线战略投资的事件就足以看出其往影视产业上游发展,完善平台型布局,并加速往生态公司转型的决心。
王兴在邮件中也透露:猫眼的目标是依托领先的电影票务平台和用户社区,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综合电影公司之一。
猫眼本身的优势在于互联网产品、技术、大数据、用户运营等方面,而光线的强项在于内容识别、制作、投资以及宣发能力,猫眼当下所希望成长的能力,正是光线所擅长的方面。郑志昊认为二者正好是一种非常和谐的互补关系,未来能产生一种“乘法效应”,让猫眼的能力和潜力得以进一步释放。
郑志昊称,猫眼在分拆和战略重组之后,一方面邀请光线的智囊团,给猫眼团队内部进行业务培训,另一方面也在持续引入人才,加强团队能力建设。在与光线重组后,得到光线资源和运作经验的支持,对于电影项目的运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暑期档整个市场低迷的背景下,猫眼联合宣发的《大鱼海棠》《寒战2》等均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猫眼参与主要宣发工作的《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也成功破亿。更值得一提的是,《使徒行者》在猫眼的助力下,成为暑期档的最大黑马,上映一个月,票房已破6亿。
猫眼电影宣发平台,可以依据大数据指导试映、路演、排片发行等全部宣传发行环节,做到精准的用户识别和用户触达,此前猫眼电影就曾参与《心花路放》、《唐人街探案》、《美人鱼》等40多部影片的联合出品或联合发行,有不少影片是档期票房冠军。
郑志昊透露,接下来猫眼还会进一步加强主控发行力度,最近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和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上获奖的冯小刚新片《我不是潘金莲》,以及开心麻花第二部大银幕作品《驴得水》也都将由猫眼主控宣发。
更关键的是, 正如郑志昊最近在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演讲中强调的那样,猫眼拥有的这些平台能力,可以全部开放出来,通过价值的开放、服务的开放,链接一个良好的生态,帮助合作伙伴成功。
互联网+电影下半场,决胜生态渗透力
郑志昊称,从4月份分拆后到现在,猫眼的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到了9月份,猫眼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39%,依然位列行业第一。
不过,其他平台也一直没有放松。在微票儿与格瓦拉合并、淘票票相继完成融资后,时光网也宣布被万达100%收购,在线票务平台的动作一直不断。市场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各方的竞争也就愈发激烈。
2016年上半年,在线票务市场已形成巨头垄断格局。但是随着整个产业的升级,互联网+电影在线票务平台的玩法发生了质的变化。一开始的在线选座订票的竞争渐渐演变为低价票补的肉博火拼,但当线上购票人数远远超过线下购票人数成为主流,各大竞品迅速走完跑马圈地阶段,这个时候,行业竞争就会进入全新的生态链和价值链竞争。
因此,将自身业务从在线票务领域拓展至影视产业链更多环节,实现竞争优势从“价格”到提供更多“价值”的质变,才是在线票务平台的未来。
“如果今天大家关注的仅仅是卖票的环节,我认为那还是处在互联网+电影上半场。我们在下半场,重点是要在做好基础能力的同时,深入到产业链里面去,为行业赋能,为合作伙伴创造价值。“郑志昊说。
“容易的将不容易,苦逼的要会苦逼。”在郑志昊看来,做互联网+电影平台,不能只做容易的事。只靠票补圈市场很容易,只靠讲故事融资也很容易,但是,短链条的生意虽然容易但是成长的机会太少,而只有做电影全产业的长链条,从上游的投资制作到中间的宣发以及下游的院线、售票、用户、服务、结算,都要参与其中的每一步,苦逼做活,才能将市场做大。
2015年,猫眼一年的交易额就达到了156亿,这对于电影行业的大佬公司们来说,已经是个令人吃惊的数字。
到现在,猫眼电影其实早已不仅是一个售票选座平台,而是一个围绕电影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各个环节提供互联网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的互联网+电影综合平台。从围绕消费者展开的媒体资讯、在线选座购票服务,到围绕影院的电子商务、用户运营、宣传营销服务,再到面向片方/发行方的电影宣传、发行服务,每个环节都有猫眼的业务布局,用郑志昊的话说是,猫眼有了“勾住各个环节的钩子”。
未来,电影行业会出现原来华谊、光线、万达、博纳这样的传统影视巨头,以及以猫眼和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影视巨头两大阵营。这两大阵营代表着不同的思维,不同的商业模式。
但是,它们的未来一定不是此消彼长的过程,而是两大阵营会继续碰撞,互相竞争融合,最终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产业链布局的巨无霸,就像好莱坞六大一样,而成为六大之一,这也是王长田和王兴为猫眼设立的发展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猫眼电影正在悄悄地从平台型公司向生态型公司升级,未来,它能够顺利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综合电影公司之一吗?
对于猫眼来说,未来远不止于想象。
于华东